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鼻煙壺中的鼻煙匙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習以為常小動作,如看電視、上網、開燈、用水、打電話、點瓦斯、沖馬桶…,以及使用隨手可得的小器具、生活用品等…,因為實在是太方便、太頻繁,所以,許多事似乎都變得理所當然,再自然不過了…。可是,一旦停水、停電、斷瓦斯…或身無長物的置身荒野中…我們往往會立刻會陷入無所適從、苦不堪言的困境中…。事實上,我們今日生活上所享有的種種便利,大至摩天巨構,小到鍋碗瓢盆,可都是經過祖輩們漫長的生命經驗與智慧所累積出的成果。

這幾年,原本就屬於中國傳統的鼻煙壺文化,歷經百年消沉,又逐漸從歐美重返亞洲,只是隨著時代變遷、物換星移,現今鼻煙壺文化所著重的,不再是它的實用與功能(或虛華),而是它的器型、藝術價值與文化內涵。一般人可能不會注意,鼻煙壺全器乃由許多組件所整合而成;有用來盛裝鼻煙的壺器、壺蓋、蓋托、壺塞,還有用來勺挖鼻煙末的---鼻煙匙。



        追溯鼻煙壺的源流,即使上溯到明朝末年,最多也不過三、四百年,但鼻煙壺的器型、材質、工藝等卻包羅萬象、變化萬千,頗有「集中國文化藝術之大成於一身」氣勢…,不過,也許是看得太少,或掌握的資料不夠多,個人覺得老鼻煙壺中的鼻煙匙,大多還是以實用為主,即使在運用材質上有所突破,但整體來說,無論造型變化與美感呈現等,還是顯得有些制式、單調。

        其實,小小的勺匙,古今中外的演化歷程卻相當久遠而多樣。如果翻查字義---匙,也稱湯匙、匙子、勺、勺子、湯勺、調羹或匙羹,是一種餐具、量具或工具;用來裝液體、粉末和小塊固體。據稱,早在舊石器時代,亞洲地區就出現過湯匙;古埃及的墓穴中曾經發現過木、石、象牙、金等材料製成的湯匙…。而古代中國人使用勺匙的歷史也十分悠久,”匙”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因為當時的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粟,這兩種穀物的烹飪比較簡單,可以直接粒食,加上水煮成粥飯即可食用。熱騰騰的粥飯,特別是半流質的粥食,不便直接用手抓食,需要借用某種器具,如樹枝、貝殼等,於是最簡單的勺匙便被發明出來了…。

        正所謂「內行看門到,外行看熱鬧」,國內外許多國際知名的鼻煙壺收藏家,在上手鼻煙壺時是非常講究內外皆美的,尤其是注意內部掏膛,但即使如此,大多藏家還是只注意到壺身,很少會注意到其貌不揚的---鼻煙匙,我想會這般”忽視”鼻煙匙,主要應該是它對整體價值的影響不大,再則是---通常如”附件”的小匙,大多沒什麼看頭,當然,也有些人可能是因為沒有”再造”與”整修”的能力,只有將就和無奈的嘆息了!記得有句頗具禪意的話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我覺得鼻煙匙雖然隱身於壺內,卻位居”運煙”樞紐、猶如鼻煙壺的”精髓”所在,若能以小觀大,實在有太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事實上,將老鼻煙壺由裏到外重新”梳妝打扮”的美事,有些”高手”早已開始著手實踐了,對於壺蓋、壺托、壺塞等的整體搭配,也展現出一定的功力,但是,比較遺憾的---在於鼻煙匙的造型、式樣及創意等,還是略顯薄弱,無法引起想”一窺究竟”的慾望或”眼前為之一亮”的驚豔感…。所幸,這樣的僵局將被會裏的林義守先生打破,至今,他已經創製出許多別出新裁、匠心獨具及優美雅致的鼻煙匙(如圖所示),相信這將會帶動一股新的鼻煙壺時尚與風潮…,期望在很短的時間内,當我們打開鼻煙壺的瓶蓋時,您會發現意想不到的驚喜和讚嘆…。

 
撰文:畢庶強



 
~本文發表於中國鼻煙壺協會第六期會訊中~







漫談老鼻煙壺的蓋與匙


        世間萬事萬物的形成,似乎都有一定的機緣,但是真要”因緣俱足”可就非常不容易喽! 常聽前輩說收藏文物必須要找到好的導師,否則一定會吃大虧…但是,遇上”好”的老師,談何容易啊!所幸…總之,陳俊秀會長在鼻煙壺領域中的種種積累與能耐…,讓我從不喜歡這”雜項中冷僻的小器”到試著去瞭解它、欣賞它,進而收藏它…我想…我所讚佩的,不僅僅是見到他多年來於世界各地所蒐羅的優質鼻煙壺,同時,我更看到他為老鼻煙壺再創”昔日風華”的堅持和努力…。

        鼻煙壺的組成,除了主要用來盛裝鼻煙的壺器本身外,當然就屬壺蓋最為重要了…。尤其如果依照蒙古人以三才(天、人、地)來形容鼻煙壺的話,更凸顯出”壺蓋”的特殊地位與意涵。一件完整的壺蓋(或含頂珠),通常還會整合蓋托、壺塞及煙匙等。遺憾的是---許多老鼻煙壺的壺蓋,往往因為歷經百年以上寒暑,原配蓋多已散佚,而裝配於壺蓋上的組件,自然也就隨之流失,讓人無法一窺原貌,著實令人遺憾、惋惜…。

        當初乍接觸到老鼻煙壺時,經常看到一些沒有壺蓋的鼻煙壺,要不就是壺身隨意搭上一個極不相襯的蓋子,實在很不協調,更別提隱藏於鼻煙壺內的小煙匙了…。其實,就多年來時常接觸繪畫作品的經驗,一張作品除了畫作圖心外,裝裱也是呈現整體美感的重要環節…。所以,個人覺得一件好的鼻煙壺,除了壺身品相優美、做工精湛等外,整體的搭配與協調,實在是有其必要!當然,說的比做的容易多了,首先,要為”千種萬式”只有壺身的老鼻煙壺,尋找” 口徑適當”的壺蓋就很困難,更別提美感及”搭配合宜”了…也許是個性、也許是經驗或是長期各式”壺蓋”的累積…總之,經過陳會長的巧思與妙手…,重新配置的老鼻煙壺,整體看來,就是美多了、精神多了、協調多了…它又再度展現了昔日的光彩。

        三才(首、身、足)俱足,似乎讓老鼻煙壺已恢復往日、再顯風華,只是隱身壺內,位居”運煙”樞紐、猶如鼻煙壺”脊椎”的鼻煙匙,卻因實用功能消退而黯然失色…。老實說,許多佚失壺蓋的老鼻煙壺,即使沒有機緣再次經過細心搭配,但有時”誤打誤撞”混搭倒也還看得過去,可是,壺內的小煙匙幾乎就完全被忽略、沒人在意了…。再說,鼻煙匙原本就只是當做挖勺鼻煙粉末的實用工具,能用就好,又不外顯,何須在意其美觀與否?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如果只是止於實用,那麼數百年來,鼻煙壺就不會”纖壺搜盡天下巧;丸器廣羅世間材”大費周張的不斷開發創新了…。所以,製作精美的鼻煙壺,通常也都配置有既實用又精美的勺煙匙,據悉(查對現存老鼻煙匙),使用材質亦頗為廣泛,而珍貴精美的鼻煙壺,大多會使用象牙、貴重金屬等材料來配製,使其相得亦彰。

        近年來,原本即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鼻煙壺,再度受到華人的青睞與喜愛,早期從中國大量流散至歐美的精緻鼻煙壺,似乎有逐漸回流亞洲的跡象,市場價格也不斷攀升,可能也是因為如此,新製、做舊或仿古的鼻煙壺也越來越多,品質參差不齊,而煙匙亦大多以塑料製成,質感差很多。前些時日,在中國遇到以象牙仿製古煙匙鼻煙壺的相關業者,所以知曉當今尚有些優質的煙匙,透過師父們的巧手,還陸續在生產製作,只是產量很小…。令我感到詫異的是---陳會長古今各式煙匙竟然多有收藏,而更令人驚喜的是---許多打破傳統、別出新裁、匠心獨具的鼻煙匙,卻都出自林義守大哥之妙手…,這實在是由強調實用功能到兼具觀賞價值和造型藝術的重要進程…我知道對於林大哥來說,創制煙匙絕對是”雕蟲小技”,但是,對於小小的煙匙世界來說,卻是值得大家一再玩味、縱橫遨翔的領空。

                                                                                          撰文:畢庶強




~本文發表於中國鼻煙壺協會第六期會訊中~

 

台灣國際藝術協會第十二屆美展畫冊

台灣國際藝術協會第十二屆美展畫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