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順風遨翔 彩繪天地


(第十屆中華民國國際藝術協會美展序文)

順風遨翔 彩繪天地

一如往昔,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總有幾天會枯坐在電腦前,略帶苦澀的、感傷的、喜悅的…嘗試著為美展敲出幾句適宜的文字來…。隨手翻著歷屆美展封存的美麗印記、冊頁中釋放出”歲月”的迷人氣息…如果沒有周遭繁瑣的牽扯、如果沒有截稿的壓力…我倒是非常喜歡沉浸在這樣淡淡的複雜中…溫享美協這十年來,由各種酸、甜、苦、辣等滋味所交織出的生命樂章…。
對於我來說,今年,真是別具意義的一年…
總是緣起於藝文相關的碰觸吧!就在幾個月前,一大批珍貴的甲蟲標本逐次的遠離台灣(分批捐贈到設備完善的外國博物館)…眼看這些蒐藏數十載的各國罕見稀有的物種,就要永遠在這片土地上消失,慵懶如我,也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於是,我積極編寫企劃、遊說收藏家、協助整理標本、聯絡展覽相關事宜及懂得珍視的捐贈單位…。終於,我們留下了---世界級的珍稀資產。老實說,對於類似於NGO的義務工作,我從來沒有如此認真過…,總以為散漫的協會、藝文團體、義工組織…能產生多大的能量?發揮多大效益?即使有太多人早已付出許多、即使他們所做的早已偉大到不可思議(扶弱、救災、濟貧、綠化…)!但,總感覺遙遠的像---傳說…。而,這一次,當我們的協會跨越了十年的門檻(十年間不曾間斷的舉辦美展、藝術交流、出版畫冊等)、當數以萬計的稀有甲蟲將驚豔於台灣孩童時…,我終於相信,即使可能是微薄散漫的力量,只要用心、堅持和努力不懈…,我們永遠也無法預測---它將誘發多大的連鎖效應。

年輕的時候,常喜歡攀登大山,揹負著沉重的背包,在崎嶇山徑中踽踽獨行,荒涼孤寂,漫漫征途,都只為了”山登絕頂我為峰”的瞬間喜悅和征服感…。隨著道路高低的嬗變,感覺肩背上的包袱似乎越發沉重,山巒雲海也不再令人驚嘆!當舉步維艱到快要全身抽筋時,便無法抑制的開始詛咒、立下毒誓---絕對不再蠢到再攀登高山,絕對不再自討苦吃,無盡的曲徑、相連的群峰,簡直就是醒不了的夢魘…。真的,就像藝術家選擇了他們的不歸路,個中滋味,豈能與外人道…。只是,莫名的(有人說是自虐,更有人說是犯…),一次又一次的,我走進大山,隱身峽谷,緩步慢行間,竟也步入雲端。回首漫漫來時路,這時,所在的位置有了高度,向山下眺望時,也有了相當的深度…藝術之途,或許也是如此耐人尋味吧!藝協十年,環視群峰,也許高度還不夠,但它勢必累積了一定的厚度,同時,也蘊藏了豐富的神奇能量。觀察許多破繭而出的生命,都必需爬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展翅飛翔,而跳躍總在蹲踞之後,藝協累十年之功,勢必將蓄勢扶搖…。


多年來,由於一些機緣,我特別留意各式圖騰、數字所代表的涵意與衍生信念。而”十”確實是一個奇妙的數字,它是一種循環、一種週期,它是完美的結束,同時也是再生的開始…。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十年生聚」、「十年有成」、「十全十美」…十年,它會是一種轉變、一種契機、也會是一個嶄新的里程的初始,就在當下,我們(藝協及所有會員)的格局與面貌,勢必也將有所不同。

說起來有些尷尬,也有些無奈,生存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我們得隨時替換不同的面具,對於一些吹捧迎合的場面話,似乎總覺得應付得左支右絀。然而,這十年來,更令自己蹩扭的---竟是自以為兩岸藝術接觸的多了,眼界寬了,審美更精準了…。結果是---心量變小了,言詞苛薄了,對於許多辛勤追求藝術的人也失去了包容…。十年,也許可以是精彩的回顧,十年,更應該是真切的檢視與反省。所以,如果說理事長真的很用心推廣會務、舉辦美展,那是真的;如果說會員們誠心的將一份來自內心的禮物奉獻給世界,那也是真的;如果說藝協的明天會更好,那~還用說!沒錯,當心胸變大了,我們的路就會更長遠。

十年,就是吹向我們的一陣風,讓我們乘風而起,遨翔千里,一同彩繪天地。祈願我們會務昌隆,夥伴們歡喜自在,各方賢達皆能共登藝術化境。

中華民國國際藝術協會 顧問
畢庶強

國際藝術協會美展邀請



十年
一個新的里程即將展開
邀請與我们邁向新的挑戰
共紅分享藝術的美好喜悅



國際藝術協會美展



國際藝術協會美展
9月4日-9月23日 台中縣立屯區藝文中心
台中縣太平市大興路201號
9月25日-9月30日台中市文化局
台中市英才路600號

歡迎蒞臨 共享藝術之美好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竹雕鼻煙壺




竹木雕源於竹木器,而竹木器的使用從史前時代便已開始。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製品的國家,所以竹雕在我國也由來已久。竹雕也稱竹刻,即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運用竹根雕刻成各種把玩件或擺件。



雖然我國對於竹器的運用起源甚早,但自六朝開始,一直至唐代竹雕藝術才逐漸為人們所賞識與喜愛。到了明代中期,江南的嘉定和金陵,成為竹刻藝術的兩大中心。竹藝雕刻雖屬雜項裏的一個小類,但往往窮工極巧,精雕細琢。在技藝上,除了有透雕、浮雕、圓雕等技巧外,在清代更出現了翻簧和留青兩種技法,使竹刻藝術更趨於完善。讓竹雕藝術在中國工藝美術 史上獨樹一幟。

竹雕鼻煙壺傳世的數量很少,因為材質硬度較低,容易損壞,不利於經常使用,主要用作把玩和珍藏。竹雕鼻煙壺大多制於清乾隆朝和乾隆以後,有竹根雕和貼黃兩種。竹根雕是取竹子根部之材雕刻成器。竹根雕盛於南方,以江浙高手居多,竹根雕鼻煙壺存世也不多。貼黃是取竹子內壁的黃色蒲表層,翻過來貼到木胎器物上,再雕刻花紋,這種工藝乾隆時最盛,以福建上杭、湖南邵陽為產地,道光以後上海嘉定產量最大。

竹雕鼻煙壺最怕燥濕,尤其潮濕。因為竹刻受潮起漲,比較受燥起縮,更易損裂,且易蟲蛀。亦不可放到太陽直射的地方,或毫不通風的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