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幸福與能力都需要好好珍惜


前些日子因為小朋友放暑假,所以安排較長的假期,全家一起到東岸旅遊。旅途中行經合歡山,並穿越中央山脈前往太魯閣…,沿線看到許多壯闊宏偉的山景,讓我不禁回憶起學生時代登大山、攻百岳時的豪情壯志,並重新燃起對攀登山岳的熱情,只是,沒想到轉眼間就過了好多年了…。返家後,隨即查閱台灣百岳的相關資訊,看到許多山岳前輩們蓽路藍縷、披荊斬棘的開拓史,心裏感到由衷的欽佩…。
也許是因為到處旅遊,心都收不回來了,除了自己的工作外,本期會刊的整編與關心度,自己都覺得明顯減弱很多,似乎有點像跑馬拉松或登大山,過程中,會出現很惱人的撞牆期,好像再也無法突破般,令人沮喪不已…,然而,就如同登大山,相信只要堅持下去,也許下個轉折點,就是一片海闊天空…。事實上,這些日子,協會在理事長及參與夥伴的努力下,確實有許多的突破和改變,例如我們開始著手建構本會的網站,將來本會的視野與觸角勢必會更加寬廣,影響層面也會日益擴大。至於期刊方面,本期也開拓出更豐富多元的面向,同時也獲得夥伴們的支持與迴響,會員們也將一一出現在會刊中,與會刊產生更多的良性互動…。同時,我們也與同質性相仿的協會---玉翫雅集等進行友好交流,相互學習,亦獲益良多。
老實說,目前我會會員間的實質交流並不活絡,但是一些費力耗時的架構確實已逐漸扎實。雖然成效無法立即彰顯,但是理事長和我都覺得,現今擁有的能力與幸福,真的很脆弱,必須好好珍惜、把握。因為有些事,現在不做,一晃就過去了,也許日後天時地利不允許,就再也沒機會了…。所幸理事長對期刊及網站的推廣都能排除萬難、大力支持,所以即使遇到一些困難的問題,也都能順利解決,出刊再即,除了感謝理事長及參與的夥伴外,在此也特別謝謝本會婉郁對於會刊出版的全力付出。
畢庶強

摘錄自[中國鼻煙壺協會第四期會訊]編後語

匏器鼻煙壺

匏器,又名葫蘆器或蒲器,乃明末出現的一種將天然與人工匠意結的特殊工藝品。清代制匏工藝即頗受皇家重視,在宮廷的督造下,此時期的匏器工藝已臻精緻,生產出許多清朗典雅、工藝精巧、式樣新奇、紋飾豐富的作品,其品種亦紛繁多樣。


匏器製作可分為三大類:1、本長葫蘆,即通過倒栽、勒脖、夾板、打結等方法,長成形態各異的葫蘆。2、利用成熟後的葫蘆加工成形態各異的器物,如刀刻、針刻葫蘆。3、是將模具套在生長的嫩葫蘆上、使其長成與模子完全相同的樣子,稱其為--範制葫蘆器。

範制葫蘆,又稱模子葫蘆、範匏,就是以範迫使葫蘆依照人的意願生長成形。範制葫蘆的方法,是將幼小的葫蘆,納入刻有陰文的範模中,隨著葫蘆的長大,逐漸填實範模中的空間,待葫蘆木質化後取出,範模的陰刻圖文便在葫蘆上作陽文顯示出來。然後再經過裁割,塗黑漆裏,鑲象牙、玳瑁等口,即成為巧奪天工的藝術品。匏器(葫蘆)鼻煙壺即是利用此種方法約制而成。



在葫蘆鼻煙壺中,範制的數量最多。一般可以下列方式製成:一、夾範--僅以兩片木板將幼葫蘆夾起來,長成後的葫蘆呈扁形,這是最簡易的範制葫蘆。二、素範,範模光素無紋,僅求葫蘆的整體造型的變化,但對造型的要求非常高,輪廓線條的曲直長短的不同,體現了器物的藝術性的高低。三、花範--範模刻成各種圖文的形態,葫蘆通過花範培育,便可獲得各種人物、花卉、魚蟲、山水圖案和文字及各種造型的器物。

葫蘆鼻煙壺因製作精良,極富藝術性,深得清代帝王的喜愛,他們不僅將精品入庫收藏,還將其作為禮物賜給大臣和外國使節。據文獻記載,清宮兩百多年間生產的葫蘆鼻煙壺總數在千件以上,器型有扁瓶式、六棱瓶式、八棱瓶式、背壺式、瓜瓣式等,裝飾有花卉、鳥獸、人物、詩文等,部分還有年款。可惜的是,流傳下來的宮制葫蘆鼻煙壺數量極少。所以非常稀有、珍貴。

那些經過收藏者長期把玩摩挲的匏器鼻煙壺在手中盈盈一握,我們不僅僅感覺在玩那匏器文化,而且是在找尋那斷歷史,給人以古樸、凝重的美感。凡好的匏器要著眼於紫、潤、堅、厚,葫蘆皮一般都很細密,光潔度高。



鑒別主要看三條:
一、看色澤,老葫蘆的顏色比較重,偏暗紅色,也有金黃色或淡黃色的。但無論顏色深淺必有一種厚重感。其包漿乃是一種自內而外的油潤,最後達到紫潤光潔的程度,稱為油潤於骨。古色古香,令人賞心悅目。
二、聽聲音,老葫蘆以手指輕彈發聲清脆,而新葫蘆胎裏疏鬆而聲音發悶。
三、查内胎,老葫蘆的胎和裏 子渾然一體,無有分別。做舊的葫蘆裏子選用洱茶浸泡,使裏子呈黑色或深褐色,但裏層仍為白色或淡米色,沒有厚重感。這是判斷葫蘆年份最可靠的辦法。

鄭梅玉草編藝術創作介紹











董雪大師訪談散記

因為參與了本會在中福古玩城所舉辦的鼻煙壺展覽,我們得以和著名的肖像內畫泰斗董雪老師在上海相遇。但是由於時間非常短暫、緊湊,所以我們也僅能以較即興、片斷的方式與董老師進行訪談,諸多疏漏處,必難窺其藝之一二,惟期往後能有更多的機緣與交流,能夠再進一步與老師請益﹗



A:可否請老師稍加介紹內繪肖像畫?
Q:肖像畫在內畫界於1970年帶後獨樹一幟,各宗派都有其特色。我乃師承冀派宗師王習三老師習藝,而冀派內畫其藝術特點是立意深邃,氣韻生動,佈局奇巧,線描設色渾雅豐富。除以上特點外,肖像畫則特別要求形似,各部比例要求準確,同時,由於中國工筆畫沒有陰影、沒有西方畫作堆疊的層次,因此,還得再加上西方油畫的觀念與技巧;此外,除紮實的基本形似外,人物肖像之神態、表情、眼神、心中念頭(情緒)等都必須觀察入微,是一種形神兼備的人像內畫藝術,技巧及藝術性都很高。肖像畫是一種求真求美的表現形式,也要求雅俗共賞,並期望找出一種連專家都認可的技法與風格。

A:請問老師,如何才能將肖像內畫表現好﹖
Q:所謂畫像容易,畫神難。個人覺得,想將肖像畫好,需要多讀書。瞭解所要表現人物得整個歷史、時代、周遭環境、背景等相關資料,並揣摩該人物的心態、心境…,並加以捕捉入畫,才能逐漸有成。不過,這些都還是基本功,想將肖像內畫表現好,至少需要五年紮實的學院派基礎;而補捉內心意向、神態,亦須五年功夫…。因此,人物肖像內畫需經不斷焠鍊,至少需要十多年的功底,才能將人物肖像內畫表現好。我以往一天都超過15小時作畫,我覺得肖像內畫除了靠天份,重要的,還是要勤奮。



A:藝術創作中,可有特別印象深刻的記憶﹖
Q:當執著於創作時,猶如法師參禪閉關。我曾經20多天未步出自己的工作室,完全融入創作之中,猶如於畫中神遊入定般,不能自己…。

A:老師有借助現代科技來協助藝術創作嗎﹖
Q:一般來說,我內畫時,並不借助現在科技,即使畫眼睫毛,也全憑一種意識動作,不借助微雕的工具,完全是一種習慣,一種感覺。但是,現在科技確實可以用來檢示內畫的優缺點。借助高畫質攝影技術,將它放大藉由電腦來檢示,並放一段時間來思考觀察,筆法、皴法,觀察作品是否筆筆入畫等。就有些收藏家將內畫作品拍攝後,放大到和門一般大,來挑出畫作的敗筆與毛病,不只是藝術的傳達,也是技藝的展現,同時也表現出自己的風格。

A:現在再回顧以前的作品,老師覺得還有改善或進步的空間嗎﹖
Q:由於時間不同、心態不同,創作當然也會有所不同。創作這麼多年,我確實因為觀念、技藝等不同而有所改變,也覺得作品還有許多的進步空間。例如,我於13年前所繪的一套戲劇人物,現在看來色彩就比較跳,自己覺得色彩必須再壓下來,作品呈現必須再詮釋、再挑戰、再創造…。



A:請問老師,內畫家是否有其瓶頸與侷限﹖
Q:個人覺得35-55歲是內畫藝術的黃金期,50歲以後,許多生理上的局限就出現了,而60歲之後,通常體能等就備受考驗,這與外畫家有明顯的差異。但是也有些例外與突破,例如王冠宇大師於60歲後即改變內畫風格,在潑墨潑彩上繼續開創藝術新高峰。


A:老師對於在創作上,未來可有些期許﹖
Q:我希望在此成熟期時,好好把握時間,利用五年的時間,創造出傳世之作。目前,先暫時不去考慮第二高峰,希望別分心旁騖,全力以赴於創作上,以一個月創作四個作品為目標,上、下午在精神好的狀態下各三小時,晚上8-12點在繼續,持續不斷。

非常感謝董雪老師接受我們的採訪,雖然我們只是短暫的會晤,但是我們卻看到優秀藝術家為了創作,呈現出不屈不撓的風骨,令人讚佩!期望日後兩岸鼻煙壺界有更多的互動與交流,讓我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大師風采。

陳俊秀/畢庶強 採編


摘錄自[中國鼻煙壺協會會訊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