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翡翠的一些常識與認知


翡翠的收藏的動機是極具多樣性的---其五色斑班爛的本質及悠久的文化特色和巧奪天工的工藝,都成為收藏家追逐的指標。同時,猶如迷樣般的身世和價格走向,都使得翡翠更增添幾許傳奇的魅力和神秘感。


依目前考據,翡翠大多數認為其歷史是從明朝開始的,而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翡翠製品則是北京明定陵中出土的翡翠如意(西元1368-1644年)。到了清代時翡翠得到空前的重視,目前我們常能在博物館或私人收藏中輕易看到大量清代的翡翠製品,例如朝珠、翎管、板指、鼻煙壺、煙袋嘴、戒指、項鏈、手鐲、掛件等。翡翠,能在清朝興旺起來,除了與傳統的玉文化觀念有著內在的聯繫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清朝統治者對它的青睞。尤其是慈禧太后對翡翠的迷戀則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但也因此,促使翡翠藝術能從緬甸霧露河谷區被挖掘後,在整個中國發光發熱。

若要判斷翡翠的年代,其實非常不容易,尤其是科技發達的今日,以高超的儀器、技術、倣制、偽造、染色、人工處理(B、C貨、假貨充斥)等,已矇騙過不知有多少人,甚至許多翡翠專家都翻過船。所以,現在要斷代或判斷一塊優質翡翠,真的需要藉由科學儀器及經驗等多方面來審視。如從翡翠成品的工藝---其打磨方式、做工、手法、沁色、玉質等多方面總結和判斷。老實說,若要少吃點虧,就真的要多聽、多看、多問、多學、多比較…。


翡翠自古稱帝王玉,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據說只有王公貴族才可以佩戴翡翠,普通人規定是不能佩戴的。由於高檔次翡翠收藏增值價值高,吸引了眾多翡翠收藏的愛好者,但風險相對就非常高,這需要您花時間、精神對翡翠的原料、文化、工藝等認真去熟悉、瞭解,才不致於受到傷害及損失。




翡翠的主要組成是一種鈉鋁矽酸鹽礦物礦物,即俗稱的硬玉。其晶體結構屬於單斜晶系的鈉鋁輝石,是輝石家族中十分少見的成員。一般我們看翡翠的好壞,大多是從種、水、色、瑕疵和做工(工藝),這五個方面來比較,它們的條件會直接影響翡翠的價值。通常中高檔的翡翠飾品,一是細粒結構或隱晶結構,二是硬玉顆粒均勻程度高;三是礦物定向排列程度高,這些都是構成翡翠飾品”種好、水好”的主要原因。




翡翠的主要產地是緬甸北部山地,北緯24°~28°,東經96°線左右,東起和平,西至紅木林,北起拉班,南至溫朵.烏龍江(或譯為霧露河)橫貫整個玉石場區,因而有玉石產地在烏龍江之說。特殊的成礦環境和寶玉石成礦帶及雙變質帶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高檔翡翠產地。有機會您不妨進入翡翠世界,一窺其美麗又神秘的面貌。

畢庶強於五魚書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